体育赛事_ 北大哲学系杨立华教授谈儒家《大学》的16句话 |
作者:体育产业 时间:2023-08-15 浏览量:85965 |
本文摘要:杨立华,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。 杨立华,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。一身儒雅的学者风范,和10年前没有什么两样。可以想象,或许10年后的他也不会有太多改变。 没有愤世嫉俗的批判,也没有灰心厌世的诉苦,他永远展现的是岑寂、淡定、从容的大家之风。做学者如是,做生意之人特别是有所作为的大企业家也应如是。 1. 《大学》是先秦时期作品,是号称“三礼”(仪礼、周礼、礼记)之一《礼记》中的一篇。早期,诗书礼仪春秋的焦点是仪礼,但礼记作为仪礼的附任命来解说仪礼131篇散篇文章,是围绕仪礼展开的。 一说《礼记》是孔子的门生听《仪礼》时所留下的课堂条记、念书条记。自唐朝以后,《礼记》的职位凌驾了《仪礼》。2. 《大学》是《小戴礼记》49篇中的1篇,自唐朝以后“礼”即指《礼记》。 研读《礼记》已经成为进入儒家经典绕不外的一块基石。3. 对于国学经典的研读,没有十几年功夫是不会有透彻意会和准确明白的。 电视毁人,特别容易让人误以为自己会飞。有些人在电视上讲论语,可以说有其自己的孝敬,但只是恰好站在了风口上而已。4. 国学热始于1993年,但乱象丛生,没有获得正确的引导。因此,要警惕两种倾向:一是传统文化激进,代表言论就是“中国现在道德沦丧,需要恢复到中国传统中”。 二是反智主义倾向,代表之一就是辟谷。学国学基础上是为了越读越明确,通过辟谷等某种方式提升自己的境界是见所未见的。如果说辟谷没有效果也禁绝确,至少它能减肥。因此,在心智发展的路上没有缆车,要偏向、方法、内容都对,才气一步步到达巅峰。 5. 今日通行《大学》有两个版本:《四书章句集注》本(中华书局)和《礼记正义》本(上海古籍)。后者称旧本或古本,前者中的《大学》第六章“格物致知”章是朱熹补写了散佚的《大学》,因此称为改本。建议大家必备一本《四书章句集注》(中华书局),这本书可以不看,但不能没有,属于提升档次的“镇宅之宝”。 南宋哲学家朱熹认为四书正确的研读顺序是:《大学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、《中庸》。6. 学国学为了什么?坐在这里,学习是一个方面,其实就是一个反思自我的契机。反思不是生活状态,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。可以对自己提问:(1)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是值得过的?(2)拥有什么样品德的人能过这样的生活?(3)我们怎么成为这样的人?《大学》就是回覆后两个问题的。 7. 儒家的重心是教和学,这也是儒和道的区别。道认为道法自然(自然即自己而然),道主张教养既不行能也不须要。而儒主张自我教养和民俗教养都是教和学,任何好的社会一定是以好的民俗为基础的。 8. 希腊、罗马有古无今,今日西方有今无古,唯有中国亘古亘今,国人应树立文化自信和自觉,对自己的文化应该呵护和珍视,存有温情和敬意。来听我授课,我并不是要将你们的眼光引向我,而是引向我所追逐的偏向。9. 人的本质倾向是向善的,不管现实出现的是善是恶。每小我私家今天的状态,都是选择、放弃、偶然获得、不得已错过综合的效果。 10. 《大学》的三纲要:在明显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人不能活得懈怠,也没有资格懈怠。内在生命力的丰满洋溢,就是善。 做该做的,得该得的,就是善;做不应做的,得不应得的就是恶。至善,即知分、循分、尽分。分就是一小我私家的位置,分位。 消长之道,进退之理。中国的文明是知止的文明,从不掠夺,高尚到骨子里的文明。我们的博物馆里,见不到一件物品是从别国掠夺来的,而英国、法国等国家的博物馆里掠夺的工具数不胜数。 中国人的善也是高尚到骨子里的善。我们没有理由自卑。 11. 向导力取决于说服,从修身开始。真想学习治理的人,不如把《大学》最后一章背熟。12. 自欺的原因是怯,是无勇。只要你做了一件事之后,不停地跟自己解释,找捏词,其实就是做错了。 13. “故君子必慎其独也”,慎独就是最起码的不自欺。如果有一件事你无条件地就不去做,好比无条件地不出卖自己的亲人,那就是你慎独的点。通过长时间的慎独到达诚意。 14. “所谓修身在正其心,身有所忿懥,则不得其正”。忿怒后就已往了,即“有忿懥”。忿怒后还留在心里,就是“有所忿懥”。 人越是熟悉到一定水平时,越是不在意,训老公像训儿子一样。所以有个词叫“相敬如宾”特别好,再熟的人最起码的尊重也还得有。真正的耐心应该留给自己人,而不是只对外人客客套气。 15. 四种情绪不能凝滞在心里:忿怒、恐惧、好乐、忧患。16. 熟读《大学》,让它真正成为你生掷中基本性的经典。 |